九寨沟地动时,各家媒体争相报导,但是,最早宣布该新闻的是中国地动台网的一个写稿机械人,用时25秒;广元市青川县产生地动,封面消息刹时推送了一篇1200字的消息报导,还配有6张图片,该消息的作者就是机械人“小封”,用时8.09秒……跟着新华社“快笔小新”、《南边都会报》“小南”、封面消息“小封”等写稿机械人的投入应用,仿佛让我们感知到了科技给传媒业带来的快节拍。而之于刹时成稿的“快”,我们传统采编人员的“慢”又有甚么价值呢?2018年,我们的传媒妁又该若何定位呢?
快与慢,看似是一对冤家,各占荆棘铜驼,但其实快慢各有长,把快与慢联合在一路,才是媒体人的上下策。正如在球场上人们常说的“谁掌握了速度,谁就掌握了整场竞赛”。
快,是一种提高,一种才能,代表着时期的措施,在快节拍的明天,这是我们媒体人必需的行进方法。但慢是一份沉淀,可以或许让我们感知到报导的深度与温度。是以,快与慢的联合考验的是媒体人的聪明。
机械人写作等新技巧带来的快节拍,已经让媒体人徘徊,但经由2017年的认知与商量,媒体人的定位和偏向曾经愈来愈清楚。去现场、近间隔、采访尽量多的人、强调尽量多的细节……这都是今朝人工智能等没法取代的手工活儿。重视人与人面临面采访的深度报导,和须要搜集年夜量证据的查询拜访性报导短时光内是不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的。
正如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中谈及此话题时写道:“消息撰稿有简略和庞杂之分。信息报导类的消息撰稿,在很年夜水平上正在被人工智能的消息写作对象所代替。但深度评述文章,须要施展作者的归结和推理才能,提炼出绝对庞杂的逻辑构造,设计出最合适主题的表述情势,这些任务基本不消担忧会遭到人工智能的威逼。”
因而可知,技巧的成长在展示优势的同时也并未躲避优势,而将来,也加倍请求记者的脚色不该是简略的消息现实记载者,更应当是社会现实的不雅察者、消息事宜的阐释者、消息意义的发掘者,这些都是技巧的快所没法到达的。
人工智能跟记者之间的关系愈来愈趋势于分工协作的关系,在人工智能推翻传统媒体的同时,更凸显了人类思虑与理论的主要性。
之于传媒业而言,在快与慢中的每次改革都是一次前行。未知总给人不安和恐怖,但不用自觉恐怖,在快与慢中发力,感知快的意义、领会慢的精华。2018年,当更多变更到来之时,恰是重生的开端。而谁能掌握快与慢的均衡,谁就是真实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