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器人»AI芯片迎超车机遇抢千亿市场
   

AI芯片迎超车机遇抢千亿市场

 46.1K
     [点击复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6   浏览次数:1111
核心提示:  人工智能(AI)全球走红,中国芯片家当迎来超车机会共抢千亿美元市场。芯片是高科技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中国业界一向追逐欧美同业的前沿范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蓬勃鼓起,国度政策年夜力搀扶,加上各方看好投

  人工智能(AI)全球走红,中国芯片家当迎来超车机会共抢千亿美元市场。芯片是高科技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中国业界一向追逐欧美同业的前沿范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蓬勃鼓起,国度政策年夜力搀扶,加上各方看好投入,中国芯片家当链高低游均无望迎来黄金十年。

AI芯片迎超车机遇抢千亿市场

  十年一遇行业“黄金期”

  人工智能有多火,AI芯片的潜力远景就有多年夜,从全球科技巨子的最近意向可见一斑。高通宣布第三代AI芯片骁龙845,英伟达为机械人、无人机和主动驾驶汽车供给芯片,并与沃尔沃、丰田等汽车厂商签约协作,华为推出全球首款AI芯片手机,连研发电动车的特斯拉都宣告年夜力开辟AI芯片下降汽车能耗和本钱。

  IDG宣布白皮书猜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收入将达2758亿元国民币,往后五年复合年增加率超50%。

  记者查询拜访发明,从技巧趋向角度来看,全球主流厂商今朝纷纭将AI融入芯片,这项技巧被称为AI on Chip(AI整合进芯片)。今朝全球AI芯片重要分为三种技巧道路:GPU、FPGA、ASIC。这三类芯片代表厂商分离有英伟达、赛灵思、谷歌。

  三种技巧道路各有特色,GPU最早被引入深度进修,技巧绝对更加成熟;FPGA的人丹具有硬件可编程特色,机能出众但技巧壁垒较高。ASCI因为可定制、低本钱是将来终端运用的趋向。

  科技巨子们都在抓紧结构AI芯片。截至今朝,英伟达着手最早、跑在最前,在GPU品类中占领全球约7成市场份额;谷歌接连宣布两代TPU产物,从ASIC偏向加快进军AI芯片市场;英特尔收买Altera等多家公司,力争全方位结构AI。在中国,寒武纪2016年推降生界首个深度进修公用处置器芯片(NPU),技巧立异势头迅猛。

  远景辽阔瓶颈待破

  最近国际人工智能跨界协作一再,GTI与安然科技、宝信软件签约,倾慕团体在北京开设聪明商号,制作业的柔性临盆出现:AI停止数据处置、图象传感、智能掌握等技巧,愈来愈多的无人临盆线、无人工场涌现。

  为什么人工智能须要AI芯片?运算呼应更快、平安与隐私性更好,是比拟把AI运算才能放在云真个优势地点。

  记者查询拜访发明,人工智能涵盖将来科技各范畴是年夜势所趋,AI运用不只在手机、电脑上,无人驾驶、无人机、智能批发、智能家居都正在成为“主疆场”,这意味着比拟全球数以十亿计的智妙手机,将来人工智能的终端安排量将是百亿级别,假如全体放到云端停止盘算,对收集速度、云端容量、数据隐私性都是伟大挑衅,基于当地软硬件基本平台将是主流选择之一,是以AI芯片需求量无疑将是全球智妙手机保有量的倍数级别。

  ICT专家麦浩超指出,AI芯片可灵巧应用于场景分类、智能辨认中,AI芯片家当化今朝瓶颈在于,若何为玲珑的终端装备婚配年夜容量的当地盘算,而不必一再借助挪动收集登录云端,更强机能、更低功耗是亟待处理的痛点。

  中国破局深圳加快发力

  我国科技范畴的高端芯片研发一向在追逐欧美同业。人工智能成长方面,中国已冲破部门焦点技巧范畴,但高端芯片仍然有差距。

  我国加速人工智能芯片结构。国务院宣布的《“十三五”国度科技立异计划》中,人工智能成为重中之重。《“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为实行计划》提出,到2018年根本树立人工智能的家当、办事和尺度化系统,完成焦点技巧冲破,构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运用范围。

  深圳正在年夜力行为,华为与寒武纪协作,在自立研发的麒麟970芯片中集成AI处置器。优必选、TCL等深企纷纭在各自范畴领跑人工智能运用。深圳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目排名榜位居第八。深圳市当局接连出台人工智能相干的家当计划及搀扶政策,结构扶植一批严重的工程,加速打造人工智能研发、制作、办事和国际协作基地。

  全球化智库(CCG)与乌镇智库结合宣布《2017中国人工智强人才申报》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方面已位居世界前列,深圳位居人工智能专利进献最多的国际城市前三。

  图灵奖取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指出,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人工智能家当竞争力正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GTI全球副总裁雷彬表现,AI芯片会有更年夜的成长机会,将来会有更多针对垂直范畴的芯片来逢迎细分市场的需求。

只要你关注机器人,你就无法错过睿慕课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