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机器人的到来,正引领着洛阳这个传统工业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前瞻布局产业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为全省唯一的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生产基地,洛阳市发挥科技研发实力雄厚、装备制造业基础扎实、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抢抓机遇,及早谋划,规划建设“一基地两园区”,即以高新区为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以涧西区的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伊滨区的智能装备产业园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专业园区,力争到2020年将洛阳打造成具备全国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同时,洛阳市还出台了包括市场推广、税收优惠、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人才引进、技术创新、项目建设等7个方面“含金量非常高”的扶持政策。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洛阳市争当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头羊,让洛阳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实现新突破,这为洛阳市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副省长、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
记者注意到,在洛阳市出台的“9+2”工作布局中,现代创新体系列为九大发展体系之首;在洛阳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中,“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五大主导产业、六大新兴产业、五大特色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中,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列入六大新兴产业第一位。
“做海洋测绘产品,为何没有选在客户集中的沿海城市?我们看中的是洛阳对机器人产业清晰的规划,以及这里优良的产业配套。机器人项目在洛阳干,准成!”凯盾洛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树哲一语中的。
“无形之手”洞开产业之门
一台长得像“特大号胶囊”的焊接机器人,“钻”进直径一米左右的钢管内部,到达预定位置,瞬间蓝色的火焰转动起来,激起耀眼的钢花,煞是好看。这是记者日前在洛阳德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车间看到的一幕。
“焊接完成,用时1分49秒。”操作人员向德平科技董事长王光临报告。“人工焊接至少需要40分钟,焊接机器人活干得更好,合格率更高。”王光临介绍说,全球很多有管道工程的地方,都能见到德平焊接机器人的身影,目前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份额占营业额的八成左右。
洛阳市机器人产业能快速发展,还得益于“机器换人”计划。
该计划鼓励传统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尤其是在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和对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冲压、锻造、喷涂、焊接等行业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应用示范推广工程,推动洛阳市本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应用和产业化。
沃德福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梅利红,去年给一家摩托车企业建了一条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企业用起来不错,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强劲的市场需求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一拍即合,擦出耀眼的火花,让众多机器人企业对市场前景颇为看好。
洛阳市工信委主任娄卷明介绍,像中信重工、一拖汇德工装、中冶重工、沃德福、圣瑞机电等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消防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领域实现了制造或系统集成应用的突破,有力推动洛阳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个通道”让创新更顺畅
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还需要体制机制创新“通经活络”,让机器人产业健体强身。
洛阳瑞恒智能制造公司原是一家专门生产冶金成套设备的公司,这两年开始转行“造机器人”,很快成为国内重型桁架机器人行业的领跑者。该公司的重型桁架机器人最大抓取重量达3吨,而且重复定位误差不超过正负5丝。
提起“改行”原因,公司总经理沙波说,既有冶金行业不景气的因素,也有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于是请来科研专家瞄准市场空白进行联合研发,专注做重型桁架机器人。
该公司短短两年内能成功研发国内首台重型桁架机器人并实现量产,得益于洛阳市打通四个通道的创新做法。
洛阳市提出着力打通机器人成果转化的“四个通道”,即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让机器人产业集群变成既开花更结果的“花果山”。
洛阳市还搭建了地企合作平台,建立地企合作双月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对接驻洛央企和科研院所,借力发展,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机器人项目。
中科院(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是近年洛阳引进的7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建院不到一年,该院就组建了薄铝件自动焊接机器人、仿生机器鱼等6个创新团队,在洛阳成功转化6项原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