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机械臂精准起舞、开普勒物流机器人化身“物流小哥”、傅利叶机器人的citywalk展现人机共生的温暖可能……在“2025张江人形机器人才艺表演周”里,“浦东造”人形机器人向全球观众展现了它们的“多面性”,诠释着未来智能生活的无限可能。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进入家庭、如何在创新场景应用成为关注焦点。在浦东,具身智能头部企业们正加速人形机器人进化“解锁”新技能,推动硬件产品实现多元场景落地,努力让科技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
既能“进厂打工”,也能温暖陪伴
“浦东造”机器人亮出新技能
机器人是否能够“进厂打工”?表演周期间,国内首个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或许能给出答案。
作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核心成果,“青龙”身高185cm,体重80kg,凭借43个主动自由度的仿生构型,实现了快速行走(1m/s)、抗冲击干扰等高机动能力,同时通过轻量化上肢设计完成面包抓取、物品分拣等精细化任务。除了灵巧的身体,它还能精准地理解指令和任务,自主完成复杂工作,在智能和行为上努力做到与人类“神似”。
针对物流领域,开普勒则带来了“物流小哥”先行者k2。采用自研算法,先行者k2拥有30公斤的大负载能力,可轻松搬物品,单手11自由度的灵巧手设计,可完成各类精细操作,充电1小时便能支撑8小时连续作业,使它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劳模”。
物流机器人将人从重复性劳动和高危行业中解放出来,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业界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不仅仅是效率提升的工具,也将成为城市物流的血管。
不仅懂得执行指令,未来,具身智能也可能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陪伴。现场,傅利叶机器人的citywalk展现了人机共生的温暖可能,其背后是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和相应全流程工具链的支撑。fourier actionnet数据集囊括傅利叶grx系列所有机型的各类任务训练,完整记录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的任务执行数据,涵盖了对常用工具、家居用品、食物等多种物体的精确取放、倾倒等操作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泛化执行。
创新引擎加速多元场景落地
机器人“进万家”已不远
“开开,帮我介绍一下世纪公园的樱花。”
“世纪公园的樱花品种较多,常见的有染井吉野樱等,每年春季是最佳观赏时期,花开时一片嫣红,非常美丽……”这是世纪公园“金牌服务团”新成员——人型机器人“开开”的问答。
“开开”是浦东创新企业傅利叶的gr1机器人,面对大家的好奇,ta不仅能挥手、回应,还能比心、做导览,公园里五花八门的问题都难不倒ta,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据介绍,“开开”将与已投入运行1年多的无人机巡逻、人工智能监控管理以及智慧化运营管理平台共同构成世纪公园智慧化的全新面貌,助力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在浦东的生动实践。
能够“对话”的不仅只有“开开”。随着ai大模型的接入,越来越多机器人突破工业边界,转型为城市服务的“得力助手”,赋能更多智能服务应用场景。
近期,擎朗机器人已完成deepseek、讯飞、kimi等多款热门ai大模型的接入,并实现应用场景的成功落地。机器人能化身双语导购员,通过“对话”提供准确的优惠信息;或是接受语音“下单”,为医护人员精准取送检验样本。不仅如此,ta还可通过语音交互收集偏好数据,助力多元场景运营降本增效。
在医疗场景下,接入deepseek的擎朗机器人可实现更精准的语义理解和多轮对话能力,中英文混合术语识别准确率高达98.7%,覆盖任务下单、任务查询、知识查询等全流程应用,医护人员重复性工作减少40%,大大加速医疗数智化转型进程。
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机场......在擎朗智能持续深耕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同时,浦东创新者们还在不断突破技术天花板,展现出ai大模型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3月以来,智元机器人连续三天使出“大招”,包括正式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o-1,发布灵犀x2机器人原型机以及同大模型公司阶跃星辰签约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能丝滑骑单车、缝葡萄、会陪聊,还初步具备基本家务能力......作为具备复杂交互能力的“灵动机器人”,灵犀x2能够实现毫秒级的交互反应,通过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精准判断情感状态。更难能可贵的是,ta集齐了运动、交互、作业三大智能,全身拥有28个自由度,运动能力超群,且使用了亲和的柔性材料,摸上去弹力十足,“像人一样灵动”。
今年年初,成立于2023年的智元机器人迎来了第1000台量产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启程”跨越,刷新行业纪录。尽管业界预计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大约还需5年,但此次发布的灵犀x2让人们相信,“一机一户”的日子已然不远。
抓住“量产元年”机遇
浦东加速构建创新生态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浦东正抓住机遇,以张江机器人谷、模力社区等重点园区为载体,在创新策源、产业集聚上持续发力,打造上海乃至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引领区。
在浦东“模力社区”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来自智元、傅利叶、上海电气等企业的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在此集中训练行走、叠被子、洗碗、拧螺丝、焊接等技能。就在3月,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也在此诞生,标志着我国在人形机器人仿真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在张江机器人谷,abb机器人赋能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仿生机器人实验室、国创工业软件研究院等一批功能创新平台纷纷入驻。作为浦东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这里已集聚了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链企业超30家。
产业“加速度”离不开标准与政策支持。去年10月,《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提出到2026年,推动浦东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引领区。不久后,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在浦东发布,使各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准可依,引导具身智能技术更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上海国投公司联合浦东新区共同发起设立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围绕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投资,涵盖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泛机器人等重点领域,首期规模10亿元。今年2月,浦东组织召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大会”,5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及生态合作企业参会共同探讨技术合作、场景合作新方向,为创新生态构建添砖加瓦。
多重优势叠加,让浦东机器人产业“百花齐放”,百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在此云集,构建了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作为浦东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主阵地,张江集聚了链上相关企业70余家,覆盖多个关键环节。在基础设施方面,形成了以智元人形机器人训练场等为代表的高质量数据训练平台以及涵盖快速制造、手板加工、检验检测等功能的服务平台。同时,依托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浦东打造了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和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未来已来。下一步,浦东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以创新生态驱动具身智能全链升级,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展现浦东力量。
——信息来自: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