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机器人赛道围绕‘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布局,建设‘1+5+1’产业体系,完工机器人产业园一期。”作为北京市“一南一北”机器人赛道重点布局区域之一,预计到2026年,全区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150亿元,北京机器人产业应用示范高地正在昌平加速形成。
机器人产业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与多类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昌平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2024年10月24日,印发实施昌平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专项支持措施,专项支持措施涉及支持关键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产业链协同发展、企业落地壮大、创新成果首试首用等核心支持条款10条,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昌平样板”。
“方案中明确,全区将加快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重点发展医疗健康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五大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形成‘1+5+1’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打造北京北部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预计到2026年,全区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150亿元。”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政策先行的同时,昌平区也在加快建设产业空间。2024年3月30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项目启动,12月9日,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一期建筑规模5.6万平方米,将于2025年底交付,整体园区建筑规模30.44万平方米,计划2030年底前建成投用,成为全区机器人企业高度聚集的特色园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过渡期间,由昌发展新元科技园、国际医疗器械城、未来科学城及北四村集建房等提供近百万产业空间支撑,可满足办公研发、中试生产等多样需求。
昌发展新元科技园是昌平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基地之一,园区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方向,目前已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吸引了多个机器人领域企业入驻,覆盖传感器、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机械手臂研发、“AI计算+新材料”及医疗手术机器人研发等产业方向。“园区在整合产业资源的同时,通过帮助园区企业对接上下游资源,定期举办产业政策宣讲及企业交流会等活动,推动园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为昌平区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北京昌发展产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剑锋介绍。
昌平在机器人产业提前谋划、抢先布局的努力,也孕育了许多创新成果在这里落地生花。2024年12月5日,北京威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智科技”)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批我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目前全国每年要进行约40万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这套系统由控制台、摄像头、机械手臂三部分构成,可以辅助医生精准地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误差在1度、1毫米之间,可以让患者在术后早期就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北京威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龙表示。
除了威智科技,2024年,昌平区机器人创新产品取得了许多突破。月泉仿生、晶品特装、首科凯奇、珞石机器人4家企业获机器人未定型创新产品首试首用奖励;松延动力仿生人脸“Hobbs”从硬件到软件算法完全自研,零部件完全国产化,硬件自由度数量超30个,达全球最高水平;月泉仿生的仿生足踝产品获数千万元订单,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产品在多领域实现产业化落地。
昌平区还充分发挥康明斯、三一两家“灯塔工厂”引领作用,打造“机器人+场景”综合示范模式,形成机器人+应用产品推广体系。福田康明斯黑灯工厂引进50多台珞石机器人、构建30余个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重型发动机工厂机加生产线7*24小时不停产、自动化率达90%以上。小米“黑灯工厂”、紫光数字经济科技园等高精尖项目在昌平区落地。
昌平区实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同时,机器人产业也在不断聚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构建龙头企业带动、梯度企业支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截至目前,昌平区集聚了机器人企业52家,2024年1-11月收入突破92.9亿元。
——信息来自: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