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滚滚,继“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后,中国再度向更高阶段的“万物智联”迈进一步。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相关部署,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通知》首度提出,到2027年年底,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36亿个,其中4G/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占比达到95%。
根据官方定义,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截至2024年7月末,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5.47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59%。
具体目标方面,除了终端连接数量及占比外,《通知》还明确提出,到2027年,基于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含NB-IoT,窄带物联网;RedCap,轻量化)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其中,5G NB-IoT网络实现重点场景深度覆盖。5G RedCap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规模覆盖,并向重点乡镇、农村延伸覆盖;同时,支持全国建设5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集群,打造10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此外,培育一批亿级连接的应用领域,打造一批千万级连接的应用领域。
Omdia电信战略高级首席分析师杨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国目前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5G移动网络,这样的硬件底座,也为移动网络领域的万物互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次《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移动物联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联接”到“智联”,也将有望推动移动物联网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
适度超前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移动物联网的最新发展目标,工信部在此次《通知》中部署了四方面主要任务,其中之首是夯实物联网络底座,主要包括加强网络规划建设与提升网络智联能力两方面。其中,工信部强调,基础电信企业要开展移动物联网年度滚动规划,结合需求适度超前建设移动物联网络。
电信独立分析师付亮认为,与移动通信网络一样,移动物联网络发展的前提也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因此,与5G一样,“适度超前”也成为官方对于移动物联网建设的定调,这与今年两会期间对于数字基础设施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其间,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也明确表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我国将巩固提升信息通讯业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信息设施,继续推动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让5G赋能千行百业。
杨光认为,从涵盖关系看,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物联网的一部分。“智能手机是万物互联的众多终端之一。”他指出,因此,适度超前部署5G移动网络也是未来建设移动物联网的一部分,而这一点在此次《通知》中也有明文体现。
根据《通知》,5G NB-IoT和5G RedCap将是重点推进部署的两大领域。其中,按需提升5G NB-IoT在市政、家居、教育、农业等重点领域深度覆盖水平;进一步加大5G RedCap部署力度,加快推进新建5G基站同步开通5G RedCap,支持已建5G基站完成5G RedCap升级,推动在行业虚拟专网应用。
公开信息显示,NB-IoT全称窄带物联网,是一种最初出现于面向终端低速网络连接的技术。2020年5月,NB-IoT被纳入5G标准,由此也将目前移动物联网的连接分为三大部分,面向低速率应用的NB-IoT(窄带物联网)、面向中速率应用的4G LTE Cat1网络以及面向高速率和低时延应用的5G网络,三者共同应用于智能制造、远程控制、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表具、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
而RedCap则是当前流行的一种5G网络轻量化技术。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介绍,5G RedCap是一种更适应特定低功耗需求和成本敏感型场景的解决方案,是连接数以亿计设备和实现大规模物联网部署的关键,不仅为特定行业提供了高效能、低成本、效益高的通信解决方案,而且其简化设备的要求,低时延的特性使得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变得更为经济和更为可行。
今年4月,工信部曾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持续推进5G RedCap网络升级开通,鼓励重点城市已建5G基站完成5G RedCap升级,新建5G基站支持5G RedCap,2024年12月前实现超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连续覆盖,并按需向县城城区延伸覆盖,满足可穿戴设备、智慧汽车等移动场景的应用需求。
推进低空智联
作为万物互联阶段的升级版本,“智联”是此次《通知》中最核心的关键词。对此,《通知》指出,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快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物联网络的应用部署,推动实现网络连接、资源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生智能,提升网络智能化水平。
其中,工信部要求,加强面向包括低空智联在内的场景适配,更好满足高中低速、广域覆盖、上行增强等业务需求。这也让近期火热的低空智联网概念再度受到关注。
据中国移动最新发布的《低空智联网技术体系白皮书》定义,低空智联网是依托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以先进的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的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体系,旨在实现低空通信、导航、监管一体化服务。
对于低空智联网的理解,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日前指出,低空经济对网络的通信和感知两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着力解决包括覆盖、传输速率、感知受限、导航定位四大问题。
为此,我国以运营商和设备商为首的通信产业链也开始行动。继今年6月推出了业界首个5G-A通感一体中试平台、“中移凌云”无人机管控平台以及5大类技术试验低空航线,中国移动于近日推出了全球首款自研无人机网联管理终端“哈勃一号”,同时联合设备厂商代表华为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5G-A多模技术融合低空智联网样板。
地方层面,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也开始跟进。8月22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实现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覆盖。到2026年年底,上海市将初步建成低空飞行航线全域连续覆盖的低空通信网络,同时,依托连续覆盖的5G-A低空智联网,上海市将促进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到2026年,初步实现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规模化应用,按需打造用于物流配送等场景的常态化运行低空航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日前表示,低空智联网是低空经济规模发展的关键。据其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1.5万亿元,2035年达到3.5万亿元。
拉动产业生态
随着政策面对万物智联的顶层设计出台,业内预计,我国移动物联网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杨光表示,正如《通知》强调移动物联网络的主力建设者是基础电信企业,也就是通俗理解的运营商。因此,移动物联网也将与通信网络类似,由运营商为主厂商负责建网,并拉动包括终端、芯片在内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发展及市场商用。
据国际物联网市研机构IoT Analytics日前发布的报告,运营商在2023年主导了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管理着所有连接中的83%,并占据63%的收入,其中,中国移动的收入排在首位,其次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沃达丰和AT&T,同时,中国移动在连接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占总连接数的46%。
伴随运营商的强势,中国移动物联网的产业下游生态也在快速成长,早在2023 年年初,工信部便宣布,我国已形成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软件、平台和服务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移动物联网产业链。
Counterpoint发布的研报指出,2023年全球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前五位厂商中,中国厂商占据四席,其中首位为移远通信,2023年全球出货量份额为34%;随后分别为广和通、中国移动、Telit、日海智能,份额分别为7.8%、6.7%、6.5%、5.9%。此外,九联科技、合宙通信、利尔达、有方科技等国内厂商在智能表计、定位跟踪和POS等细分市场均取得较快增长。
“运营商的规模强势,带动中国物联网终端及元器件的供应链规模和能力也逐步上升。”杨光表示,这也将让中国企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更为有利的是,随着全球半导体下行态势好转,IoT Analytics跟踪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同比增长7%,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增速下滑的态势,重新回到增长通道。其中,物联网模组、智能控制器、高精度定位等泛物联网板块,海外收入占比普遍较高,随着下游需求的好转与去库存结束,第二季度有望迎来业绩整体增速改善。
IoT Analytics研报预测,2023年移动运营商的蜂窝物联网收入为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连接数为36亿个,这意味着自2010年以来收入以16%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据其预计,在5G和RedCap的推动下,从2024年到2030年,这一增速将增至18%。而随着中国产业政策的催化,移动物联网的市场增长空间也将进一步看涨。
——信息来自: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