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卫星导航领域利好消息不断:
-
据央视新闻日前报道,中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98%以上。
-
高德地图宣布截至今年1月份,高德地图调用的北斗卫星日定位量超3000亿次,创造历史新高。
-
工信部发布的《关于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若干改革举措的通告》提出,将卫星互联网设备、功能虚拟化设备正式纳入进网许可管理。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卫星导航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导航产品服务性能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EUSPA(欧盟航天计划机构)发布的2022《“地球观测”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报告》,2021年全球GNSS市场规模为1989亿欧元,较2019年增长31.98%;其中设备收入为484亿欧元,服务收入为1505亿欧元。
此外,根据EUSPA预计,全球GNSS 设备出货量将由2021年的18亿台/年增长至2031年的25亿台/年;总保有量将从2021年的65亿台增长至2031 年的106亿台;GNSS 市场规模由2021年的1989亿欧元增长至2031年的4920亿欧元,年均复合增速为9.2%。
北斗室外物联网定位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卫星相关技术的发展,卫星互联网和卫星物联网应用成为热点应用方向。在物联网通信过程中,当需要对物体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特别是移动中的物体,采取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无法解决,而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和导航服务也成了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卫星定位与物联网应用之间的关系,具体地来讲,前者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位置定位与导航服务,包括提供动态厘米级定位、静态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服务,即为物联网终端提供时空信息,这些信息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传感器等技术,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
卫星定位技术作为物联网的一项重要感知技术,借助其获取物体的即时位置信息,可以衍生一系列基于位置信息的物联网应用,扩大了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反过来,物联网技术作为卫星定位的产业链中的一环,既可以直接形成定位导航应用产品,服务于广大用户,又可以促进新产业的出现,促进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精准的位置信息,将是推动万物互联发展的关键因素。
物联网定位市场主要涉及了室内物联网定位和室外物联网定位,而卫星导航所覆盖的正是室外定位这一部分。根据Market Insight Reports报告预测,到2025年,“带有地理定位功能的物联网”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会从现在的400亿美元增长至740亿美元。
然而,近年来由于室内物联网定位市场兴起,吸引了很多关注。而室外物联网定位在长期稳定发展,市场显得没有那么“喧嚣”,不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室外物联网定位市场仿佛有过于“沉寂”了?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万物互联的当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注定与这场物联网盛宴紧密相关,北斗卫星产业变局正在发生,新的产品形态、产业生态、市场格局、应用版图正在形成。关于北斗卫星的这一切内容,在AIoT星图研究院即将发布的《北斗室外物联网定位市场调研报告(2023版)》将会有较为全面的呈现。
一段话介绍报告重点章节
关于产业链:
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用户段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将其划分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话,上游环节产值占比不断下降,包括细化到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的产值占比都是下降状态,但是产值由于具有核心技术支撑,议价能力较强,占比下降幅度相对较少。中游的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环节偏组装和制造性质,附加值相对较低,产值占比下降的幅度较大,尤其终端特别明显。下游运营服务环节附加值相对较高,产值也随应用场景和规模扩展,占比出现较明显的增长,成为产值主要增长点。总体上,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产值占比下降较缓慢,下游产值占比明显提升,发展符合微笑曲线规律。报告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情况切入,又通过产业链各环节产值占比情况、竞争格局、产业链丰富度以及产业链图谱等方面展示了产业链的最新发展情况。
关于市场发展: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产值持续增长,不止表现在自身近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还表现在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而形成的关联产值也在不断增长。高精度定位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与应用,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后高精度市场产值增长明显加快。此外,报告针对北斗室外物联网定位这一市场,做了市场发展特点、推动及阻碍因素、出货量以及收入结构的总结与分析,也展示了“北斗热”下的一些尴尬局面。
关于应用领域: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而其应用市场主要可以分为行业应用、大众消费和特殊应用三大市场。每个应用市场上有众多的应用领域,针对每个应用领域又可以再细化出具体的应用场景。经过AIoT星图研究院收集与整理,形成了一张北斗系统应用市场一览图,对部分较为典型的应用展开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