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智能制造»青年工人如何融入智能制造新时代
   

青年工人如何融入智能制造新时代

 46.1K
     [点击复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8   浏览次数:474
核心提示: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技工黄波“今年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技工黄波

“今年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容让全国人大代表黄波“备感振奋”。

作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涂装车间的一名一线工人,黄波代表坦言“要为蓝领工人代言”。今年全国两会上,黄波代表在《在新时代下产业工人发展的建议》中提出,“国家应加强统筹规划,通过职业教育等方式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培养新时代的产业工人”。

其实,这份建议来源于黄波代表的工作经历。2011年,经过选拔考试,黄波成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速腾生产线面漆工段的一名操作技工。因为新车型的生产需要,涂装生产线引进了全新的德国杜尔公司生产的剑刷擦净机器人、内外表面喷涂机器人、膜厚检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这些新设备让当时入行不久的黄波“犯了难”。

“要正确使用这些机器人,必须得学会编写程序。”黄波从最基础“三维坐标设定”开始学习,每天下班后他自学专业英语,不久便顺利攻克语言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波最终完全掌握了整套自动化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让德方工程师“刮目相看”。

如今,黄波已经成长为车间内独当一面的“匠人”。去年,在一个涂装新车型项目中,黄波带领组员自主完成了面漆一线48个机器人新车型的物体坐标建立、喷涂仿形程序设计、编程等专业系统性的调试工作。

在这期间,他攻克了新车型坐标建立、机器人防碰撞、降级模式喷涂等诸多难点课题,使新车型顺利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同时,该调试项目打破了外方人员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公司不用再额外花钱聘请工程师。

9年的一线工作,黄波先后完成了“消除机器人手指积漆项目”;捷达调试期间,在车身质量优化工作中,消除车身质量缺陷50处,为捷达爬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溶剂压力、清洗程序的优化、设备部件更换、工艺参数等五大方面进行了优化,每年节约油漆清洗溶剂约300余吨,节约成本500余万元。

在黄波眼中,这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汽-大众的体系化培养。据黄波透露,在一汽-大众,新员工入职时,要进行一个月的培训。同时,工作中,公司还会通过外请专家,员工外派等方式,提升一线产业员工的技术水平。“我的成长离不开公司平台的支持。”

在黄波代表看来,随着工业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设备大量运用于生产制造企业。未来的工厂里,“人+机器人”组合将是最为普遍的劳动呈现方式。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制造的快速普及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技术、职业素养提出里更高的要求,这也让产业工人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目前各产业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运用,对产业工人技能方面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黄波代表表示,“目前,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获取渠道还主要是以企业培训为主,没有形成专门机构管理、多元主体参与、产业特征明显的体制机制安排,无法有效提升产业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此,黄波代表建议,国家应突出顶层设计,构建符合产业工人深度职业培训的制度政策;充分收集各产业工人对职业工种更新的诉求,完善国家职业鉴定工种,同时及时建立新工种的评价体系;大力宣传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提高产业工人的福利待遇。

“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作支撑和保障。”黄波代表说,“作为一线的产业工人,我们更应该提升自己,立志做一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国工匠。”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展会更多+
视频更多+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