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智能制造»升级加速度智能制造创未来
   

升级加速度智能制造创未来

 46.1K
     [点击复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8   浏览次数:320
核心提示:阳光中科打造的智能化车间成为省智能制造范本。智能机械手如今在南安水暖、石材、机械装备等产业逐步推广。图为在水头石博会上展

    阳光中科打造的智能化车间成为省智能制造范本。

    智能机械手如今在南安水暖、石材、机械装备等产业逐步推广。图为在水头石博会上展示的智能机械手。

    技改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技改推动产业升级。如何摆脱原先陈旧的生产模式,加速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引进高端数控加工设备实现“鸟枪换炮”的升级,到与各智能研究院联手建立自动化生产线,这些年来,南安制造业在智能制造领域从未停止过探索,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为抓手,南安包括水暖、机械装备等产业纷纷加码智能生产设备,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给产品带来了质的飞跃。尝到了机器人智能产业甜头的本土产业,自然也加速了智能化升级的步伐,不论是依托龙头企业打造智能制造车间样本,还是引进智能产品为本土企业定制个性化智能升级方案,都是“南安智造”加快步伐的体现。

    今日,本报通过盘点2018“南安智造”,来看看这些不断涌现出的新科技是如何成为助推南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本报记者林超连文/图

    ﹃机器换工﹄助力降本增效

    去年5月,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副院长姜超带领6位专家团队,入驻福建闽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设备技术改造工作展开调研。

    这次调研让闽旋董事长朱斌心头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朱斌对专家团成员说,近年来,随着闽旋业绩的日益增长,产能扩大需求日趋明显,企业在供需平衡遇到“成长的烦恼”。

    面对加工技术陈旧、设备单一、人均产能低等问题,闽旋现有的设备已无法满足生产所需。“生产交期仍是时有延期滞后,各个班组间工作衔接不对称,特别是钳工班组、装配班组,大多仍采用人工作业,对操作工的经验依存度过高,且新人培养周期长,严重制约着企业产能优化。”朱斌表示。

    在霞美镇滨江机械装备制造基地,近年来抓住“住宅产业化”实现快速发展的三联机械,也有着这方面的烦恼。尤其是在生产自动化需求方面,企业增长较快,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机械、半机械、手工技艺,已满足不了我们自动化生产及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三联机械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市场订单,一方面却是落后产能导致的供给不足,南安制造业迫切的技改需求如何满足?引进先进的智能生产线,或许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在三联机械生产车间,通过焊接机器人的引入,企业实现了生产环节中人机友好协作。三联机械技术人员介绍,引进焊接机器人后,生产线保证了稳定焊接质量,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从大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更重要的是,在智能生产设备导入后,企业在产品生产周期上更明确了,也更容易控制产品产量。“机器人的生产节拍是固定的,因此安排生产计划非常明确。缩短了产品改型换代的准备周期,减小相应的设备投资。”

    智能制造让企业在全产业呈现低谷时仍能稳健前行,智能制造也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在日本,许多汽车使用的轮毂都来自南安仑苍的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它采用的旋压技术,增加的不仅是轮毂的安全性,还有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进入车间,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眼前,申利卡铝业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公司近几年投用的机械手,主要用于轮毂旋压。旋压铸造是轮毂制作过程中一项关键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持续的旋转冲压,使轮毂轮辋部位的结构不断地在挤压过程中延展,从而提升铝的强度与密度。

    该负责人表示,公司应客户需求引进国外技术,投入使用了机械手,1分钟内可以旋压1个14寸轮毂,一天可以完成1200个左右,从而提升了30%的生产效率,“不仅是效率提高了,安全性也高了,比如我们一个轮毂,轻则7kg左右,重则达到15kg以上,旋压过程中人工搬运的危险较大,有了机械手,大大降低了搬运的危险性”。

    多家南企成﹃智能制造﹄范本

    三联机械、申利卡铝业等企业,只是南安制造业技改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滨江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等产业基地平台,南安出台并落实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惠企政策,引导企业建设各类研发科研机构,在石材陶瓷、水暖厨卫、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中建设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大力推进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向“南安智造”转型。

    位于南安霞美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内的阳光中科,走进二期生产车间,除了几位正在对机台进行监管的人员外,几乎看不到工人。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从2016年开始,企业就已经实现90%的智能化生产,人工的用途已经从生产转化为监管。

    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缩减了大量的人力成本。2010年,阳光大地刚成立时启动了两条生产线,一线员工有200多人。如今企业生产线扩充到6条,而一线员工仍旧只有220人左右(两班次总量)。

    在泉工股份,链接有全世界各地泉工设备的智能装备云服务平台,正成为该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又一个重要砝码。当用户的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将机器远程连接进云平台诊断中心,由泉工高级工程师进行远程诊断,并进行一些远程维护工作。有了初步判断后,如果需要工程师去现场服务,也会准确很多。

    在九牧,公司与西门子合作打造的智能工厂,为产品生产的高端化、定制化、智能化、生态化奠定基础。在九牧的卫浴五金工厂内,引进30多套主要设备,完成生产装备自动化改造项目5项,完成设备联网数量50台,实现机器人自动化取拿砂芯、铸件、清理模具、冶具。

    以泉工、阳光中科、九牧为代表的南安制造业,在2018年依托智能生产、云技术等新科技手段,加速了往智能制造迈进的步伐。以此为基础,阳光中科、九牧、泉工3家企业获评“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新东源石业、闽发铝业、万家美针织等企业也获得“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数字化车间”认定。

    ﹃智能帮手﹄定制个性化升级方案

    智能制造产业的打造,不能仅仅让企业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引导更多企业实现智能转型,南安市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寻求新的升级模式。由南安市政府与上海明匠智能系统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泉州市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就成为南安企业的“智能帮手”。

    成立于2010年的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早期从事工业4.0、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研发和项目实施的企业。经招商,该公司于2017年7月入驻南安,在柳城建成了一个集机器人研发制造中心、智能仓库及智能物流研发制造中心的项目。

    “我们一到南安就与包括天广消防、闽发铝业、九牧厨卫在内的龙头企业展开需求对接。南安在智能制造领域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方式还相对传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泉州市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表示。

    智能升级、个性化定制方案是明匠的优势。据介绍,经过企业调研、方案设计、评估等环节,明匠在入驻南安后,就很快为九牧、大方睡眠、水力消防在内的多家企业提供了个性化升级方案。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九牧、大方等企业的智能化车间均已调试完备,并投入使用。

    “智能升级工程量巨大,尤其是大多数南安企业都属于改造型的升级,所以周期更长。但一旦新的智能生产线投入使用,一般1-2年就可以收回投入,实现盈利。”刘红说。

    据介绍,当前明匠服务的企业共涉及17个行业领域。尽管扎根南安,但其服务的范围辐射闽南,并专门针对泉州特色鞋服产业,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针对性展开服务。“目前南安包括金鹿日化、天广消防、水力消防在内的多家企业都与我们进行对接,希望能利用我们的智能技术,为本土产业的升级作出更多努力。同时我们也将与闽南科技学院展开校企合作,为本地培养更多智能化人才。”刘红说。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展会更多+
视频更多+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