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蒋君芳)在12月27日召开的成都2018年低碳产品认证与碳标识制度建设工作总结会上,成都发布了该市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与碳中和实施指南。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出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或购买碳信用的形式进行抵消,实现零碳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成为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所采用的碳减排国际惯例。
经过多方测算论证,该指南对会展期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计算方式给出了标准:会展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会展活动举办地固定设施和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移动设施燃料燃烧排放、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外购电力和热力排放、会展活动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住宿产生的排放之和。
“每一项子排放量,我们都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指南发布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会展活动组织者需要在会展活动筹备阶段制定碳中和实施计划并形成文件,给出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表,“如果采用获取碳信用抵消的方式,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不得晚于会展活动结束后一年;如果采用新建碳汇林抵消的方式,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不得晚于活动结束后二十年。”
当天,包括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成都企业还获得了2018年低碳产品及碳足迹认证。成都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碳标识”已逐渐受到国内市场认可,企业纷纷加入低碳认证浪潮。自2016年来,成都市低碳认证工作从探索试点逐步走向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家企业获得24张低碳或碳足迹证书。